加入收藏 教研 名师 文言 ★ 阅读理解
  • 首页
  • 新闻
  • 名师
  • 说课
  • 实录
  • 计划
  • 总结
  • 案例
  • 阅读
  • 文言
  • 作文
  • 中考
  • 高考
  • 教参
  • 美文
  • 宝典
☆今日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备课大师 > 语文教学园地 > 语文案例 > 正文


《项链》教学案例


《项链》教学案例

姚锋

一、背景及缘起

《项链》是法国十九世纪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也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小说精巧的构思、细致的心理描写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主题等很多方面都值得深入地探究品味。而我们的学生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往往只对它的情节和构思感兴趣,而很少能自觉地进行更深入的研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而像《项链》这样的经典名篇,值得探究的方面很多,正是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最合适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决定结合课题研究,以《项链》为例,在高二年级开设一节小说阅读欣赏指导课。

二、设想

为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状况,在将课文印发给学生后,先不讲,而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阅读时,可以参考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把握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假如项链没丢——《项链》改写”或“《项链》续写”为题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续写。改写、续写后,再组织学生对改写、续写的故事进行研讨,并与课文相比较,理解课文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内蕴,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莫泊桑的小说名篇《项链》,并且对课文进行了改写或续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我们自己改写或续写的故事。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使更多的同学能参与讨论,请同学们发言时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讲述自己改写或续写的故事的梗概,并交代出自己这样改写或续写的理由。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改写的故事。哪位同学先讲?

(学生沉默,三四分钟后终于有同学站了起来。)

生1: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的玛蒂尔德,回到家后又陷入了忧伤和痛苦之中。为了能让玛蒂尔德快乐,路瓦栽先生又想方设法搞到了一张夜会的请柬,玛蒂尔德戴着这挂借来的项链又一次在夜会上出尽了风头。但她并不满足,她还有更高的追求——进入上流社会,过上豪华奢侈的生活。后来,玛蒂尔德离开了路瓦栽,充当了部长的情人,最后被遗弃。——根据玛蒂尔德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她的许多“梦想”以及在舞会上的“陶醉”,可以看出假如项链没丢,她还会去参加这样的舞会。在舞会上,她凭着自己出众的美貌和出色的表现,讨得了部长的欢心。但她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只不过是人家的玩物而已。

师:假如项链没丢,玛蒂尔德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这样。(板书:玩物)

生2:舞会后的第二天,玛蒂尔德去还项链,在佛来思节夫人面前,她极力渲染自己在舞会上的表现,感谢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项链。可是,佛来思节夫人却告诉她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思想受到了很大震动,她理解了路瓦栽的一片苦心,不再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幸和痛苦,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丈夫的感情也更深厚了。——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在她,一件大事算是完了。”她认识到上流社会的生活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同时,她又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也就是说,舞会上的“成功”是虚幻的,因此,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认识到了丈夫对自己的真情。

师:有独到的发现。假如项链没丢,这可能是玛蒂尔德最好的结局了。(板书:醒悟)

生3:玛蒂尔德再一次去参加舞会,取得了部长的欢心,做了部长的情人。后来,被部长抛弃,又回到路瓦栽身边。路瓦栽仍像以前一样深爱着她。玛蒂尔德为自己误入歧途而悔恨。——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深深地“陶醉”了,“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部长也注意她了”。因此,如果项链不丢,她很可能再去参加夜会而误入歧途。路瓦栽深爱着她,不会因为她误入歧途而不再爱她。

师:玛蒂尔德的“梦想”实现了,但她只是误入歧途,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真心诚意地爱着她并能给她幸福的只有路瓦栽。(板书:误入歧途)

生4:玛蒂尔德取得了部长的欢心,路瓦栽得到提拔,但夫妻感情却越来越淡漠了。

——假如项链没丢,玛蒂尔德再一次去参加教育部的夜会,“部长也注意她了”,她凭着出众的美貌讨得了部长的欢心,夫妻感情却出现了裂痕。

师:如果项链没丢,故事这样发展也是很有可能。

生5:玛蒂尔德赖着不送还项链,和丈夫一起想了种种办法来拖延。

(引来一阵哄笑。)

师:同学们的笑声,说明你的构思不太符合情理。你还需要对课文做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生6:玛蒂尔德做了部长的情人,和路瓦栽离了婚。路瓦栽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疯了,被赶出教育部,成了乞丐。几年后,部长又有了新欢,抛弃了玛蒂尔德,但给了她很多钱。

——玛蒂尔德一心想过豪华奢侈的生活,有机会她肯定不会放过。既做了人家的情人,就不能再和路瓦栽过下去。

师:构思很大胆,只是对路瓦栽似乎有些太残酷了。

生7: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改写的,但我不认为路瓦栽会沦为乞丐,相反的,他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了大富翁。尽管玛蒂尔德离开他,使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他没有消沉。从课文的叙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玛蒂尔德被部长抛弃后,他也没再让玛蒂尔德回到自己身边。

师:生6和生7的思考方向是一致的,对玛蒂尔德的命运安排也基本相同,但对路瓦栽的命运安排却截然不同。不过,他们似乎都没有把重点放在玛蒂尔德身上。

生8:玛蒂尔德做了某位贵人(不一定非要是部长)的情人,过上了豪华奢侈的生活,但她发现对方并不是真心爱她,只不过把她当作玩物,她毅然离开对方而回到自己丈夫身边。经过这次波折,她深刻体会到了丈夫对自己的真情。——玛蒂尔德一心想过豪华的生活,她过上了,但却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价值。好在她认识到了这一点,又主动地回到了丈夫身边。

师:有自己的见解。玛蒂尔德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但她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没有完全迷失自我,没有陷得太深。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可以看出,同学们确实开动了脑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项链没丢,玛蒂尔德的命运可能远不止我们设想的这几种。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假如项链没丢,玛蒂尔德很可能为了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而误入歧途,付出很大的代价。(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板书:付出代价)可是作者偏偏就让项链丢了,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里。下边,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故事将如何发展。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9:玛蒂尔德从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取回项链,由于兴奋在大街上狂奔,被飞驰而来的马车撞死。……(被笑声打断。)

师:话音未落就引来了同学们的笑声。看来,这样的结局很难为大家接受。

生10:玛蒂尔德戴着佛来思节夫人还给她的真项链去参加舞会,但已没有人请她跳舞了。她感到了失落和痛苦。

生11:我觉得现在的玛蒂尔德不可能再去参加舞会了。……

(被下一同学打断。)

生12:玛蒂尔德从佛来思节夫人那里取回项链,回想到十年来与丈夫患难与共的艰辛,更体会到了丈夫对自己的真情,夫妻俩的心贴得更近了。——佛来思节夫人既然告诉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就会把项链还给她。经过了十年的磨练,玛蒂尔德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更理解了丈夫对自己的真情。

(很多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师:经过了十年磨练的玛蒂尔德,确实已不再是那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玛蒂尔德了,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板书:人生位置)

生13:玛蒂尔德承受不了项链是假的这一沉重的打击而疯了,被送进了疗养院,钱是佛来思节夫人出的。

生11:我觉得玛蒂尔德不会承受不了这一打击的。她不要朋友的道歉,也不要项链或朋友的补偿,仍过着她已经习惯了的生活。——经过了十年磨练的玛蒂尔德,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项链的真与假对她已经没有意义了,她宁肯相信自己用十年艰辛还上的那挂项链是真的。

生14:我认为玛蒂尔德还是应该拿回项链或者接受补偿,过上好日子,不然,她不就白白地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吗?

(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赞同。)

生15:我也认为玛蒂尔德应该取回项链或接受补偿,不过,不一定非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可以拿钱去做一些好事,比如向慈善机构捐款。

生16:我觉得玛蒂尔德取不取回项链,接受不接受补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她很可能再次来到她十年前出尽了风头的夜总会的门前,回想起十年前的一时风光,十年来的艰辛而百感交集。

师: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会因为回想过去而百感交集。(板书:百感交集)

生17:玛蒂尔德为了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的事,很快被新闻界知道了。一时间,玛蒂尔德成了备受新闻媒体关注的人物,人们纷纷发表对她的看法,有人认为她为一条假项链付出十年艰辛是值得的,也有人认为她为一条假项链付出十年艰辛是不值得的,莫衷一是。而对这一切,玛蒂尔德却表现得异常平静而淡然。

师:你的构想富有现代色彩,只是玛蒂尔德时代的传媒恐怕还没有这么发达吧?

(不少学生笑了。)

生18:玛蒂尔德要求佛来思节夫人把项链还给她或者给她补偿,佛来思节夫人不愿意还项链,也不想给她补偿。玛蒂尔德把佛来思节夫人告上了法庭,但是,由于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而打输了官司。

师:想象很大胆,但与小说的情节距离太远,联系不起来,也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生(小结):文学鉴赏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活动,需要我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做深入细致的思考。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同学们思考得比较深入,想象也很丰富而大胆。但是,这些都只是我们的设想。尽管文学鉴赏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是,这“仁”与“智”必须是以作品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改写或续写,不是从“新”开始,而应该是以原作品为基础的再创造。(板书:欣赏:原作-再创造)这一点对续写尤其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作者为什么让“项链”丢了,并且最后又告诉我们“项链”是假的。请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认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生19:作者让“项链”丢掉了,是要告诉我们:“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生20:作者让“项链”丢掉,并且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是要揭露并批判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和贪图享受。

生21:我觉得,作者让“项链”丢掉,是不想让玛蒂尔德迷失自我,滑向深渊。这体现了作者对玛蒂尔德的同情。

生22:我赞成生21的看法,作者让“项链”丢掉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前文好多地方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师:我也赞同生21的看法,但生20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旧教材一直认为《项链》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项链”为什么是假的?

生23:玛蒂尔德为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是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付出的代价。

生24:“项链”是假的,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回味——玛蒂尔德为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到底值不值?

生25:“项链”是假的,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前文有好几处伏笔。

生26:我觉得,“项链”是假的可能具有象征意义——玛蒂尔德追求的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对她来说是虚幻的。她不应该去追求这样的生活。

师:玛蒂尔德有没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利?当然有。每一个人都有生活得更好的权利,只是这更好的生活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不是用美貌和人格去换取。

生27:老师,现在就有人用美貌和人格去换取金钱和享受。

师:你说的现象,现实中可能是有的。但是,你能说这样做是正确的吗?作者之所以把“项链”写丢,并且写成假的,在我看来就包含了对用美貌和人格去换取金钱和享受的否定,寄寓了对主人公的同情,以及对主人公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的肯定和赞扬。莫泊桑曾经在法国海军部和教育部做过小职员,熟悉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了解他们的光荣与屈辱、欢乐与痛苦、长处与缺点,他的一些作品就寄寓了对这类小人物的同情。同时,从情节上来看,丢项链是小说情节发展的转折点,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而“项链”是假的这一结尾,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回味,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使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样,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改写或续写的故事,无论是结构的精巧,还是意蕴的深刻,恐怕都远远不能和原作相比了?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毕竟开动脑筋去思考了。思考了就会有所收获,“天空虽然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鸟已飞过”。

对这篇课文,我们就探讨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的讨论,对自己改写或续写的故事做一下修改,然后交上来。名著名篇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是常读常新的,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对《项链》或作者莫泊桑做进一步的探讨。

四、后记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其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意蕴为指导学生“改写、续写、研讨、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文本先不讲而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接触,与课文对话,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改写或续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的说来,这一探索尝试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可以作为今后的小说类文本教学的借鉴。

然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比如收上来的学生改写、续写练习,有的故事太过于离奇(怕被同学嘲笑,讨论时没敢发言),有的则对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表现持欣赏的态度,设想她如何如何凭着美貌而取得“成功”,还有的对课文读得不够深入,胡乱写两三百字交来就算完事了,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语文教学中能够解决也应该解决的,比如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的问题;有的则是当今浮躁而急功近利的世风和媚俗的影视文化影响的结果,这就不单单是语文教学所能解决了的问题了。面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板书:

                       项     链

                          莫泊桑

           玛蒂尔德:玩物     误入歧途    付出代价

                     醒悟     人生位置    百感交集

 

           欣赏:原作——再创作

 


最新大师资料

语文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语文”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数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数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英语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英语”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物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物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化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化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生物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生物”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政治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政治”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历史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历史”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地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地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 上一篇文章: 《我有一个梦想》读写结合课例

  • 下一篇文章: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5/浙ICP备0506779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