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教研 名师 文言 ★ 阅读理解
  • 首页
  • 新闻
  • 名师
  • 说课
  • 实录
  • 计划
  • 总结
  • 案例
  • 阅读
  • 文言
  • 作文
  • 中考
  • 高考
  • 教参
  • 美文
  • 宝典
☆今日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备课大师 > 语文教学园地 > 语文案例 > 正文


“读其文,晓其意,发其思”——《论语》十二章三味初探


“读其文,晓其意,发其思”——《论语》十二章三味初探
  
  梦里今飞
  
  教学思想:
  
  语文的教,着眼的并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类文章。教的是例子,目的是方法,再通过这类文章的举三反一的广读,实现阅读此类文章能力的培养。特别像文言文,学生相对陌生,此类文本的教授既要学生掌握方法,更要培养他们的语感。文本的价值就是要用之来实践,能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就越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靠边站,让学生在文字的坪里摸爬滚打,练就本领。基于这种想法,我尝试《<论语>十二章》的教学。
  
  教学预设:
  
  教学结果:
  
  读知其意;背诵其文;畅发所感
  
  教学流程:
  
  一、了解孔子,了解《论语》。
  
  (以文下注释和课文提示内容为主)
  
  二、提出要求,读写自习。
  
  (讲清关于文言文的读解关系;学生自习摸索,质疑问难,交流合作;师整理典型问题,解释疑难)
  
  三、读解展示,直发感悟。
  
  (学生的展示三个维度考量:是不是读的准,是不是晓其意,能不能有所感——按“读其文,晓其意,发其思”的内容来展示、讨论、交流)
  
  四、背诵文章,收官结课。
  
  (强调文言积累,培养文言语感,做好本课总结)
  
  注:这篇文章,将用四课时来完成,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文言自学方法,并能通过质疑问难对之自发的阐幽明微。
  
  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这种语录体文本虽然不像其他文学文本所具有的整体性,但是它们内在思想确实是有相互联系和呼应的,左右不离儒家的思想要义。如“有朋自远方来”的“朋”;“不亦君子乎”的“君子”;“曾子曰”的“忠信”;“贤哉,回也”的“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乐”及“义”;“三人行”的“善”;“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仁在其中矣”的“仁”。这些词句仔细琢磨其实都是在解释儒家“仁”的思想并引导人们如何去追寻的。以联系的眼光去学习思考,就具有了深度和广度。下面是笔者授课的几个片段。
  
  预习之后,“读其文,晓其意,发其思”的表达展示讨论活动。
  
  片段一:
  
  生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好的方面学习,他们不好的方面,如果我也有这样的缺点,就改正。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学习,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师:读得很好,意思把握的也明白,也有自己的思考。其他同学有何疑问,我们相互切磋。
  
  生2:不善者而改之。她说不善者是自己不好的地方改正。不善者是自己的不善,还是他人的不善呢?
  
  生1:这个不善者,是他人身上的缺点,对照着,我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的话,就自己改正。
  
  师:两个同学找到了这一则的关键。不善,是别人身上的不善,还是自己身上的不善?这确实是个问题,朱菁林同学认识的很到位。这就叫切磋。领着大家读一读。(生领读略)
  
  师:我还有一个地方要提醒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个三,是不是就是指三个人呢?
  
  生3:这个三指多人。
  
  师:对,这里的三是个约数,不是实指。这里要注意。
  
  片段二:
  
  生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忠诚,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老师教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我从中认识到,孔子的对弟子的教育是严于律己的,要重视道德修养,并告诉我们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有切磋琢磨的吗?(领读,略)
  
  片段三:
  
  生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得到新的知识和体会,可以成为老师了。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就可以把这些体验感受教给其他人,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强调学习的方法。
  
  师:学习方法,记下来。有没有问题?
  
  生2:可以,没有解释好。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师:对啊,可以凭借温故而知新来做老师了。记下来。
  
  片段四:
  
  生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让我想到,时光流逝飞快,应该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谁要发问。
  
  生2:斯夫,是什么意思?
  
  生3:斯,应该是河水;夫;应该是语气词。
  
  师:斯,就是流水,就是这的意思;夫,没错,句末语气词,读二声。
  
  生4: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体会到什么?
  
  生5:他在河上看到川流不息的河水,就像时间一样流逝,回不来了。于是他就发出感叹,抒发情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6:老师,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朱自清的《匆匆》,朱自清文中抒发的是一种迷茫、惶恐,孔子在这里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一样不一样?
  
  生1:差不多,一样的。
  
  师:惶恐,迷茫,不知所措,孔子是这样的一种情绪吗?谁来说说。
  
  生7:不一样,应该是一种叹息,留恋。
  
  师:再用个词吧。
  
  生8:我觉得还有一种无奈,孔子是教育弟子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师:对,一种感慨,一种无奈,教育后人珍惜时光。你觉得呢?
  
  生6:我觉得不一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没有从中读出一点惶恐和不安,但是又有一种感觉和《匆匆》特别相似。好像就是一种无奈。
  
  师:因为时光流逝的无奈,所以才感慨要更加珍惜时间。
  
  生9:时光怎么会和流水一样呢?为什么比作流水呢?
  
  生10:因为流水也是流去就回不来了,时光也是这样。
  
  师:对啊,正因为如此,才有个词叫——似水流年,既是无奈也是感慨啊。
  
  片段五:
  
  生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多么贤良啊,颜回!一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生活的忧愁,但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乐趣。多么贤良啊,颜回!告诉我们为了追求理想,要不断奋斗,即使生活很贫困。孔子赞扬颜回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她都说完了,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们听听看,有何高见。
  
  生2:回也不改其乐。她的解释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指的是学习的乐趣,还是其他的乐趣呢?
  
  生1:应该是好学的乐趣。
  
  师:这个乐,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让别人看起来是多么忧愁的事情啊,吃的、喝的、住的都那么差,这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乐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生3:喜欢学习的乐趣
  
  师:就是乐学的志趣吧(板书)。
  
  生4:我觉得乐是志向。我觉得颜回也不改变他的志向,坚持他研究学问的志向,并以之为乐趣。
  
  生5:我想补充一下,他说是志向,颜回能够坚持志向,坚持学习,内心就会满足,就会产生自己的乐趣,以满足为乐趣。
  
  生6:颜回以学习为志向,并以此为乐趣。
  
  师:你看,颜回不讲求物质条件,不追求物质条件。孔子认为他非常的贤德。这样一个人贤良在何处呢?就是因为他的志向是学习,完善自我,这种志向不改变,他就得到一种满足的快乐,内心得到充实。
  
  孔子的意思是人的贤良,不在于你有多少钱,洋房豪车,而在于你的内心的充实满足和快乐。
  
  生7:听了同学们的讨论,我有了一种认识——最后一则也是说的学习,是不是“博学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仁”,也就是他说的“贤”,是不是相同的意思呢?
  
  师: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意思,“仁”与“贤”是不是相同的意思。孔子是要把衣钵传给颜回的,但是颜回早逝,孔子说他“三月不离仁”。“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使是处于贫穷,但是仍能坚持自己的志向,安贫乐道。坚定自己的持守,完善自己的人格,得到内心的快乐,这就是颜回的快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仁就是道,贤是外在,仁是内心。
  
  片段六:
  
  生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枕在上面,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取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第一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告诉我们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做人有理想有志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告诉我们不义之财不能取。整个强调的是做人的修养。
  
  生2:我感觉第一句应该不是说学习,这种生活感觉很快乐,无忧无虑。
  
  师:谁说的对呢?这说的是什么呢?
  
  生3:我觉得不是学习,这里没有学习的味道。讲的是生活的琐事。
  
  生4:乐字,强调了生活的无忧无虑;后面,还讲“不义而富且贵”,形成了对比,是相对的。
  
  

最新大师资料

语文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语文”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数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数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英语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英语”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物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物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化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化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生物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生物”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政治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政治”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历史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历史”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地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地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 上一篇文章: 晶莹纯洁的少女之心——《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后记

  • 下一篇文章: 《杨修之死》教后记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5/浙ICP备0506779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