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能给你《放牛班的春天》
提供环境的是学校,传授知识的是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剧情电影,讲述了一个代课老师,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动了一个班顽劣的学生,让音乐取代了他们的调皮捣蛋和无所事事,更是改变了班上很多学生的未来。
这部电影围绕着代课老师马修对学生皮埃尔音乐天赋的发掘和培养,宣扬了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马修更是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做出了表率。
对待老师的感觉在高中之前并没有特别的强烈,在步入高中之后,才渐渐的明白,师德这种不东西并不是老师的标配,而是教师队伍中的顶配。
当时就读的高中是市里最好的中学,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是一等一的,但是对待教育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我并没有片中的皮埃尔那样幸运,遇到一个马修一样的老师。可是我遇到了一个好的校长。记得高一那年,我们的学校并没有弥漫着高考的紧张气氛,并不是因为我们刚刚入学,各年级学生都是如此,就连高三学长的晚自习也是选择性出席。校长更是将教学的经费用在了培养学生兴趣上,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校长购买了一架百万级的天文望远镜供兴趣班的学生使用。高端先进的设备每一个中学都会像模像样的准备,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和我们一样,多数都是摆在那里当个样子,不允许学生使用。
要知道学校里面的食堂,多数都是由关系户去承包,饭菜不是难以下咽就是如同嚼蜡。为了改善学校的伙食,当时的校长别出心裁,将食堂的窗口承包给了10个不同的老板。从那之后,学校里的伙食不仅口味好,价格在竞争下比外面的小吃摊还要便宜。
不过这位校长的遭遇与电影中的马修老师一样,最后在学校其他领导成员的弹劾下,被派到国外学习。从此学校被笼罩在紧张的气氛里。一些调皮的学生跳过了记过处分与勒令退学的惩罚,直接被校方开除。虽然食堂没有改变,但是兴趣小组什么的都被令行禁止,天文台再也没有同学上去过。从那时起,下课铃声响起,不再有欢声笑语,甚至连去厕所的同学都寥寥无几,只是机械般的低头复习。
我们的高中每年都会有3到5名优秀的校友考入北大清华,奇怪的是,校长离开之后的两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学生考进名牌大学。市里在这种情况下召回了远在国外学习的校长。
相对于《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我们的校长是幸运的,或者说,相比起电影中的那些学生我们是幸运的。学校的氛围活跃了起来,取代紧张学习氛围的是积极向上的备考态度。在我们毕业那一年,不单有考进北大清华的文理科生,还有一些爱好演讲的同学考进中国传媒大学,爱好音乐的同学考进中央音乐学院。
因为自己是个学渣,那时候经常将一段话挂在嘴边,“其实我一点也不讨厌学校,我在乎的人几乎都是在学校认识的,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也是在学校见到的,动心的感觉也是在学校体会到的,友情爱情也是在学校感受到的,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在学校度过的,我很爱学校这个地方,我讨厌的只是那些本该在追求自己热爱东西的青春时光却为了应付一场考试而被埋葬。”
当看过《放牛班的春天》之后,回想那段高中的时光,才知道能遇到一个那么开明的校长,自己已经是幸运的。从来就没有好的学校,只有积极向上的学生和春风化雨的老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